8月4日,张戈于7月下旬建立的“张戈医生患者群”人数达到了100人。建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咨询,但在短短半个多月的运行中,这个群渐渐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可。
张戈,昆明同仁医院心内科主任,原昆医附二院心内科主任。通过这个群,张戈帮助了很多患者,也将几名患者从“违纪”情况(不遵医嘱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、甚至随意停药)中“救”了回来。
患者不用再来回跑
其实,张戈并不是一个对智能手机和聊天软件很感兴趣的人,当然更谈不上熟练。7月份,他意外发现微信的便捷之后,组建了一个名叫“张戈医生患者群”的微信群。
3月份,张戈的老病人卢先生,到同仁医院进行心梗康复一周年年检,他也成为了张戈微信群的第一批成员。“那段时间,我在群里上传了彩超和血检的记录、结果,不用来回跑,张戈主任就能为我调整治疗方案了。”
卢先生说,自己还从未遇到这样组建患者微信群来解答问题的医生,“又没有额外的收益,谁干呢,只有张主任呗!”事实上,一些同行和同事也不理解这种行为:又浪费时间,又耽搁休息,还没有收益,为什么呢?每当这时,张戈总会笑笑:医生不就是治病救人吗?管他哪种途径和方法,只要把病人治好,不就都好了吗?
超过100名成员的微信群
不仅是老病人,张戈主任在门诊遇到一些住得较远的病人,也会主动拿出手机把患者加到微信群中。到8月4日,这个群中已经有超过100名患者,而人数还在不断增加。
这样一个群,每个人的问题都还不一样,需要他逐个回复病人……这样的场景,不要说做,就是想想都是头皮一紧。面对这个微信群是否会是一种困扰的问题时,张戈笑着摇摇头:“我的病人都非常体谅我,他们只会在必要的时候才来咨询我,我也很需要这个工具在第一时间指导病人,往往紧急时刻,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。”
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患者
每天除了查房、门诊、手术及在医院的各种事务,剩下的时间总该可以和工作说再见了吧,可是张戈总是放心不下病人。“心脏疾病来势凶猛,用药复杂,我希望自己看过的病人在危急时刻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我,找到最为恰当的方式来处理。”张戈说。
“张主任,我还用吃阿司匹林和力平之吗?今天看了检查结果很开心!谢谢!”“力平之和阿司匹林必须坚持,并更加严格地管住嘴、迈开腿,离目标越来越近但还是有相当的距离。”“好的,我下次何时来复查?”“一个月后。”
微信群里患者提出的问题,如果未能第一时间做出解答,张戈也会在稍后及时答复。对张戈主任而言,微信就相当于一个被无限延长了时间和空间的门诊,让他和病人能够紧密地在一起。尽管张戈自己也坦承,有时候确实会因为回复患者的提问而耽搁其他一些事情,但他觉得,患者们的问题才是最大的事情。
这是一个温馨的聊天室
除了咨询病情相关的事宜,张戈也很关心患者的其他健康状态。当有患者在群里说自己每天到晚上睡不着觉而焦躁、心慌时,他还耐心地做了自己的分享。
“睡眠障碍确实很痛苦,我也曾经历过失眠的折磨,感同身受。我的体会是,失眠就像小孩子,你越关注他,他就越闹腾。睡前可用热水泡泡脚,上床后可听一会儿轻音乐……”张戈主任还经常会在群里上传一些对患者有指导作用的科普帖,如《2016年欧洲心血管预防指南10要点》《久坐不动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》等,甚至还会和大家一起谈论一些养生话题。
“谢谢张主任,您真是一名好医生,你那么忙还教给我们好多我们不懂的东西,真心感谢你!”
这样的感谢和感动,在微信群中比比皆是。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,大家互相支持,一起分享,让医生和患者零距离成为现实。
温情提示
因张戈主任首建的微信群人员已满,已新建“张戈医生患者微信群2”,经张戈主任本人同意,春城晚报在此公布出新微信群二维码,有关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恢复等问题,都可以在线咨询他。这里也提醒广大患者,请尽量提及跟病情有关的问题,以体谅张戈医生,也方便其他患者。 本报记者 闵婕 实习生 陈果